25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,25的倍数特征教案导入
25倍数的特征听课评析
如下所示:优点创设情境,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。体现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课程理念,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。课的结构清晰。准备部分、基本部分与整理部分的衔接科学、过渡自然。教学思路清晰,过程流畅。教学内容丰富,联系体育知识,拓展恰当。缺点课堂上细节讲解不够。
优点:内容丰富,这节课讲解了2,5的倍数的特征,包括2,5的倍数的定义、表现形式等,内容丰富,覆盖面广。实用性强,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,5的倍数,对于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。
不足之处一。学生的课堂语言欠缺,不能全面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。从课堂练习来看,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较差。对学生的评价单一,激励性的语言不够。
通过《2和5的倍数的特征》这节课的教学, 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、 主动的、 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。 教学后感觉自己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: 一是成功的课堂引入。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。
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《2、5的倍数的特征》教学设计
1、生:105个位是5,105÷5=21,105是5的倍数。 225个位是5,225÷5=45,125是5的倍数。 160个位是0,160÷5=32,160是5的倍数。 380个位是0,380÷5=76,180是5的倍数。 师:这进一步验证了3位数中个位是5或者0的数也是5的倍数。
2、由具体到抽象,理解5的倍数的特征。(1)举例验证,观察发现。我们观察发现的5的倍数,个位上的数字都是0或者5,100以内的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,那同学们,其余的数还是这样吗?(2)归纳5的倍数的特征。
3、《数学课程标准》指出:动手操作、自主探索、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。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。我在教学2的倍数的特征时,设计了如下环节:第一步、圈找倍数先让学生在百数表内圈找出2的倍数。第二步、发现规律让学生观察思考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,让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。
4、师:验证成功,请一个同学在完整的叙述一遍,请其他同学欣赏一遍。(4)总结得出:2的倍数的特征:个位是0,2,4,6,8的数。
5、教学目标:知识与技能目标:学生掌握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够掌握判断方法。过程与方法目标:通过自主探究,讨论等方法,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:通过学习,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,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, 逐步养成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。
6、的倍数的特征:个位是0或5的整数。倍数的特征: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,这个整数就是另一整数的倍数。如15能够被3或5整除,因此15是3的倍数,也是5的倍数。一个数除以另一数所得的商。如a÷b=c,就是说,a是b的倍数。例如:A÷B=C,就可以说A是B的C倍。
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
1、在进行延续性教学中,可以让学生探究怎么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,在板书要讲究一个格式与对称性,这样在对学生发现倍数与因数个数的有限与无限的对比,再就是发现一个数的因数的最小因数是1,最大因数是它本身。一个数的倍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,而没有最大的倍数。
2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,引起学生思考,板书15÷0.3=50,5÷3=0.5,5÷0.3=5, 15÷3=5引出除尽和整除的含义,从而明确了因数倍数的研究范围,进而理解决因数与倍数的意义。
3、教学反思1 【教学内容】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P12一14,练习二。【教学过程】操作空间,初步感知。1.同桌用12块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,有几种拼法?要求:能想象的就想象,不能想象的才借助小正方形摆一摆。2.学生动手操作,并与同桌交流摆法。3.请用算式表达你的摆法。
25倍数评课优缺点
如下所示:优点创设情境,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。体现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课程理念,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。课的结构清晰。准备部分、基本部分与整理部分的衔接科学、过渡自然。教学思路清晰,过程流畅。教学内容丰富,联系体育知识,拓展恰当。缺点课堂上细节讲解不够。
优点:有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,特别是在因数和倍数的应用方面。通过因数和倍数的评课,能够让教师从不同角度审视教学内容,找出课程中存在的问题,进而优化教学过程。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因数和倍数评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,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。
缺点: 学习难度较低:虽然因数和倍数是数学的基础概念,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,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并不容易,需要反复练习。 缺乏趣味性: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相对较为抽象,缺乏趣味性,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。 可能存在歧义:在一些情况下,因数和倍数的定义可能存在歧义,如自然数的定义、无限大等。